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2章 王守仁(六) (第4/8页)
念和念头的心境,,正如前人所说我心即宇宙;所谓“知性”,尽心时的心量就是这个性。” 讲得挺玄妙的,不得不说,人家悟道思考的就是不一样,还找到了切入点层层深入。】 各朝文人学子只剩下奋笔疾书。 这可是圣人悟道啊,虽然听着是有点玄乎。 不过这才符合圣人的格调嘛,听不懂的就是好东西。 【接着问:“什么是诚的境界呢?什么是贞的境界呢?” 答:“其实不过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叫法,就像是我的名字,本名王守仁,表字伯安,号阳明子。难道因为称呼改变就不是我了吗?” 还别说,这个解释倒是挺好理解的。 同样的道理换在前面询问的‘尽心’上,佛家叫“不思议”,道家叫“虚静”,儒家叫“诚”、叫“贞”,俗家叫“开心”,《易经》中叫作“易”。 百家对它的理解都有自己的基础,二程夫子称呼它为什么呢? 是理。 所以,理不过是不同人的理解和叫法而已,即,我心即我理,心即理。】 听着很是简单,可跳脱自家的身份,却是很简单。 许多人都停下来手里的笔,喃喃的念道:“我心即我理?” “我心即我理?” “是啊,说到底不过是同一个东西而已,百家同源,到最后殊途同归。” 一些人若有所思,嘴里更是神神叨叨的念着,眼睛充大,瞧着有些恐怖。 哪怕是一些大儒也无法反驳王阳明曲解儒家理念,因为他说的再透彻不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