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6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第7/8页)
的好弟弟,立马又回了一篇给他哥哥,“弟兄真欲尔,朋好定谁俦。” 不得不说,挺腻歪的。 和咱们二凤写给李治的忆奴欲死差不多一个水平,只不过人家兄弟俩显然不是那种大白话,都是长篇诗言。】 猝不及防的李世民:怎么突然来这么一出啊? 李治倒是接受良好,反而很享受他爹偏爱他被所有人知道的感觉。 其他人:怎么着现在都流行走黏乎路线? 还有你们后人考察的是不是太过分了,怎么连人家父子兄弟的私人信件都不放过啊? 【苏轼和苏辙虽然聚少离多,几十年里都是匆匆相处,可俩人从来都没有生疏过,不说别的书信,光是苏轼作品中题目包含子由二字都有100多首。 苏辙同样不会叫他哥的热情掉在地上,种菜了都要写首诗给他哥哥看。 苏轼这里,不管是中秋还是过年,都少不了写给弟弟的诗。 贬官时看到当地新鲜的美食做法,都要写信给弟弟有福同享,相隔千里,在他们这种絮絮叨叨中好似就在比邻。】 这话听得许多人都沉默羡慕了,他们很多兄弟是竞争关系。 哪怕是同母兄弟,在家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肯定会有所偏颇,再加上大多人都很是内敛,根本没有和兄弟如此黏乎乎相处的时刻。 1 朱棣都听着羡慕,他家儿子现在可是怎么都拉不回来,他就怕他哪天一走,大儿子还能忍耐宽仁二儿子,但他孙子就没有这么好的耐心对他二叔了。 【有福同享自然也有难同当。 苏轼那桩大名鼎鼎的乌台诗案苏辙受到牵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