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与白_第戊章404200.0740000.0W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戊章404200.0740000.0W (第16/16页)

密封的,这两位大文豪都猜不到这人到底是谁。最後欧yAn修认为这篇文章应是他的学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他将这位考生评为第二名。因此,在Y错yAn差下苏轼变成是那一年的榜眼,但其实他应该是状元。然而,宋代文人了不起的一点是,当密封的考卷拆开之後,欧yAn修发现这位考生居然不是曾巩,而是一位来自四川的苏轼。他连夜进京去拜见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并将苏轼评为宰相之才。可惜的是,当一个人的才华彰显地太早,别人就会不高兴地太早。因此,苏轼的职涯并没有如欧yAn修所说的成为国之宰相;相反地,他一直被贬官。贬官就世俗的定义当然是负面的词。但没有贬官,就没有苏东坡,没有贬官,就没有可传唱千年的动人词句。东坡的词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懂得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其困难?费尽千辛万苦拿到聘书能够不狂喜吗?经过三轮面试最後得到一封感谢信能不悲伤吗?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无法做到。因为知道自己做不到,所以更Ai读苏词。东坡的豁达并不等於乐观或悲观,而是一种转念。在他的〈临江仙〉里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彷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语言简单到这种程度,心态能如此深远豁达。我们每天都匆匆忙忙,月亮一直都在天上,但有多少人会抬头看她呢?「闲」才能倚杖听江声吧!如果不是家童早已熟睡,可能永远无法静下心来聆听江水的声音。之前收到感谢信的时候会悲伤,会绝望。现在收到感谢信的时候,我都会到中央公园走一走,看看枯枝,看看残花。然後领悟到其实当一切繁华褪尽的时候,生命还是可以好好的。人生在悲伤与绝望缠绵的时候,人生在狂傲与狂喜交织的时候,苏词都像是提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